1、放棄世俗的成功標準
上大學時,我身邊的人對成功有一致的標準。
大家的言行舉止里無不滲透著成功的世俗含義:一切為了名聲和錢。
他們畢業(yè)于常青藤院校的MBA,在公司工作,張口閉口改變。
不濟也是在法學院、醫(yī)學院深造,而他們的學習在30歲前會全部完成。
符合世人約定俗成的成功標準,這些人生贏家的智商之高、志向之遠、進取心之強,更不必多說。
要是用這個定義衡量我,我簡直一無是處。
我沒有名企的offer,沒有常青藤院校背景,畢業(yè)時銀行存款幾乎為零,到了30歲依然沒能“而立”。
我意識到,對我而言,想要成功須丟掉世俗的成功標準。
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,名聲和財力雙收的人才是人生贏家,這觀點早已根深蒂固。
但是請你試著想象一下忘記這種世俗定義的景象——
你將擺脫束縛,做自己,朝著自己的方向努力。
別人的生活不會因你的決定而改變,那么你何須朝著他們的成功標準努力呢?
說到底,Judgemental的眼光是別人的,生活是你自己的。
2、放棄經(jīng)濟保障
費利克斯·丹尼斯在《如何變富》一書中寫道:
“一份可觀、豐厚、按時發(fā)放的薪水,往往是能截斷發(fā)家致富之路的雙刃劍。”
在過去八年里,我的收入時有時無。
數(shù)不清多少次,我有過找份固定工作、有份穩(wěn)定收入的念頭。
可為了繼續(xù)堅持做我想要的工作、過我想要的生活,我只好選擇暫時犧牲經(jīng)濟保障。
然而正如億萬富翁舍希德·汗所說:“金錢給予你選擇。沒有錢太慘了,所有你想做的事都做不成。”
因為沒錢,我拒絕了朋友去度假的邀請;
因為沒錢付路費,我錯過了朋友的婚禮;
因為沒錢付房租,我年紀一大把還在和父母同住。
走上企業(yè)家這條路,我賭的是未知的未來。
但比起穩(wěn)定工資所謂的保障,比起繼續(xù)在簡歷上添加失敗經(jīng)歷,我寧愿放手一搏。
3、放棄三十歲的光陰
幾年前我跟生意伙伴布萊恩說:“我三十幾歲還在做著別人二十多歲做的事,事業(yè)才剛起步。”
他說:“是呀,但就是因為你三十歲的努力付出,你到四十歲時就可以收獲成功了。”
是呀,我過去的努力都是為了日后能活成理想中的模樣。
那時候,我與父母同住,痛下決心要好好利用時間。
于是我靠著自學,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知識系統(tǒng)——
我讀了好幾百本著作,寫了三本書,組織了一場會議,做了一個系列動畫,在一個電臺節(jié)目上采訪了超過600位嘉賓。
這些事沒能立即增加我的收入,但他們提高了我的賺錢能力。
就算我不得不另尋高就,我也比以前更有競爭力。
如果你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畢業(yè)后還靠家里接濟,還在煩惱找工作,不如做點什么來充實經(jīng)歷吧。
不然怎么讓面試官相信你這個人還挺有能力呢?
也許你足夠幸運,不必像我一樣放棄整個三十歲的光陰。
如果你每天花一小時進行不間斷的創(chuàng)作,結果就會讓你出乎意料。
4、不再害怕指指點點
這些年和親朋好友談論起我的工作時,一想到我還跟父母同住、沒賺到什么錢,我就很羞愧。
每次跟他們聊天,他們總會說:“喲,還在寫字呢?”
我也解釋不清楚,我的工作不只是打字。
這讓我想起丹妮·夏彼洛在她《StillWriting》一書中談到的:
我常常想起自己被問及是不是還在寫書。
發(fā)問的人或是相識、陌生,或是我的粉絲、讀者······我問過周圍的人,發(fā)現(xiàn)每一位我認識的作家或藝術家都遇到過類似的提問。
沒有哪一位投身創(chuàng)作的人可以逃此厄運。
因為害怕遭受指指點點,很多人放棄了放手一搏的機會。
我想,不必對那些議論我的人解釋什么,不必說服他們我做的事多么重要、多么有價值、多么意義非凡。
相反,我要丟掉這種恐懼,不應懼怕遭受議論。
我確實需要某些人的肯定來增強我的自信心,可不是來自那群從不聽我電臺節(jié)目、不看我的書的人。
一旦不害怕被議論,你的工作能力將會有質的飛躍。
當你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,你會更著眼于當下、更有效率、更具活力。
5、丟掉“過去”這個包袱
每個人都有過去。
你或許經(jīng)歷過極品上司、難纏的前任、留了一個爛攤子的同事。
可發(fā)生過的事情是不會改變的,如果不正視過去,你的未來會跟過去一樣糟。
很多年前,我記恨每一位辭退我的上司。
當我不再怨恨時,我才開始明白,如果不是他們辭退了我,我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。
有人說:“別人毀掉了你的過去,并不意味著你可以允許他們毀掉你的未來。”
放棄是“得”,不是“失”。
當你放棄某些東西時,人生才會開啟新篇章。
當遇到跟你的終極目標相沖突的事情時,敢于放棄,實際上是清除障礙。
放棄并不是說要讓你的生活受盡折磨,而是為了你最想要的東西,放棄對你來說不那么重要的一切。
以上提到的,只是我這九年里放棄的一小部分。
暫時放棄的那些東西,促使我日后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。
現(xiàn)在,我一個小時演講的收入甚至比我以前上班一個月賺的還要多。
有得必有失,關鍵看你最在乎什么。
成功的定義取決于你,決定要放棄什么來獲得什么的也是你。
放棄這種事和成功一樣,從沒有規(guī)則可循。
佛山市晟碩鋁制品有限公司